发布日期:2025-08-16 22:55 点击次数:161
代表性医家:晁恩祥(国医大师,“风咳” 理论创立者)
核心病机:寒痰内伏,遇寒触发,痰气交阻,肺失宣降。
验方示例:射干麻黄汤加减(晁恩祥改良方)
组成:射干 10g、麻黄 6g(先煎去沫)、细辛 3g、干姜 6g、法半夏 12g、五味子 9g、紫菀 12g、款冬花 12g、苏子 15g、蝉蜕 6g、地龙 12g。
功效:温肺化饮,止咳平喘,祛风解痉。
方解:射干、麻黄宣肺平喘;细辛、干姜温化寒痰;法半夏燥湿化痰;五味子敛肺止咳;紫菀、款冬花润肺化痰;苏子降气平喘;蝉蜕、地龙祛风解痉,缓解支气管痉挛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哮喘发作时喉中痰鸣如吼、痰白清稀、形寒怕冷、遇寒加重、舌苔白滑的患者。
▶ 热哮证(痰热壅肺,遇热诱发)代表性医家:颜德馨(上海名医,活血化瘀学派代表)
核心病机:痰热互结,壅阻气道,肺失肃降。
验方示例:定喘汤合苇茎汤加减
组成:麻黄 6g、杏仁 10g、桑白皮 15g、黄芩 12g、苏子 15g、款冬花 12g、法半夏 10g、白果 10g(打碎)、鱼腥草 30g、芦根 30g、桃仁 10g。
功效:清热宣肺,化痰定喘,活血逐瘀。
方解:定喘汤(麻黄、杏仁、桑白皮、黄芩等)清热平喘;苇茎汤(芦根、桃仁)清肺逐瘀;鱼腥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;白果收敛肺气,防麻黄耗散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哮喘发作时喉中痰鸣、痰黄黏稠难咳、胸闷气促、面红身热、舌苔黄腻的患者。
2. 缓解期:扶正固本,调补肺脾肾▶ 肺脾气虚证(自汗易感,食少便溏)代表性医家:洪广祥(江西名医,“痰瘀伏肺” 理论倡导者)
核心病机:肺气虚则卫外不固,脾气虚则痰浊内生,本虚标实。
验方示例: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
组成:黄芪 30g、白术 15g、防风 10g、党参 15g、茯苓 15g、法半夏 12g、陈皮 10g、炙甘草 6g、苏子 15g、莱菔子 15g。
功效:益气固表,健脾化痰。
方解: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固表止汗;六君子汤(党参、茯苓、法半夏等)健脾化痰;苏子、莱菔子降气消痰,预防痰浊内生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哮喘缓解期自汗畏风、反复感冒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的患者。
▶ 肺肾两虚证(动则气喘,腰膝酸软)代表性医家:周仲瑛(国医大师,疑难病辨证专家)
核心病机:肺虚气失所主,肾虚摄纳无权,久病及肾。
验方示例:生脉散合都气丸加减
组成:人参 10g(或党参 15g)、麦冬 15g、五味子 9g、熟地 20g、山茱萸 15g、山药 15g、泽泻 10g、丹皮 10g、茯苓 15g、补骨脂 15g、胡桃肉 15g。
功效:补肺纳肾,益气养阴,纳气平喘。
方解:生脉散(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)益气养阴;都气丸(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)补肾纳气;补骨脂、胡桃肉增强温肾纳气之功。
临床应用:适用于哮喘缓解期动则气喘、呼多吸少、心慌气短、腰膝酸软、夜间盗汗、舌红少苔的患者。
二、名老中医特色验方与疗法1. 虫类药平喘验方(干祖望经验)组成:蝉蜕 10g、僵蚕 10g、地龙 15g、全蝎 6g(研末冲服)、苏子 15g、莱菔子 15g、黄芩 12g、法半夏 10g。
功效:虫类药(蝉蜕、僵蚕、地龙、全蝎)祛风解痉、通利气道,适用于顽固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,缓解支气管痉挛。
用法:发作期水煎服,每日 1 剂,全蝎研末冲服增强疗效,中病即止(虫类药多燥,不宜久服)。
2. 外治法与膏方调理三伏贴疗法(晁恩祥推荐)
药物组成:白芥子 30g、延胡索 30g、甘遂 15g、细辛 15g(研末,用生姜汁调成糊状)。
用法:三伏天贴敷于肺俞、定喘、膏肓等穴位,每次 2-4 小时,通过穴位刺激与药物透皮吸收,温肺化饮,增强免疫力,预防冬季发作。
冬令膏方(秦伯未经验)
组成:黄芪 500g、党参 300g、白术 300g、防风 200g、熟地 500g、山茱萸 300g、胡桃肉 300g、蛤蚧 2 对(研末)、紫河车 200g、川贝母 200g、蜂蜜适量。
用法:诸药煎取浓汁,加蜂蜜收膏,每日 2 次,每次 1 匙,温开水冲服。
功效:补肺益肾,纳气平喘,适用于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者,冬季调补以固本。
3. 针灸与拔罐疗法发作期急救针灸:
取穴:定喘、肺俞、天突、内关,用泻法,强刺激,快速缓解喘息。
缓解期艾灸:
取穴: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、脾俞,隔姜灸或温和灸,每周 2-3 次,温补脾肾阳气。
三、临证要点与名老中医经验辨治核心:
晁恩祥提出 “风盛挛急” 是哮喘发作的关键,无论寒热均加用祛风解痉药(如蝉蜕、地龙),缓解气道痉挛;洪广祥强调 “痰瘀伏肺”,久病必加桃仁、丹参等活血药,改善肺微循环。
用药禁忌:
寒哮忌用寒凉药,热哮慎用温燥药;麻黄虽为平喘要药,但高血压、心脏病患者需减量(3-6g)或改用炙麻黄。
调护要点:
避免接触过敏原(尘螨、花粉等),忌食生冷、海鲜、辛辣;发作期禁食油腻,缓解期可常食山药、核桃、百合等食疗;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剧烈运动与冷空气刺激。
四、注意事项哮喘急性发作时(如呼吸困难、口唇发绀),需立即配合西医解痉平喘(如吸入沙丁胺醇),中医可作为辅助治疗,缓解期以中药调理为主。
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,中医调理可减少激素依赖,如肺肾两虚者加用仙茅、仙灵脾等 “补肾填精” 药,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。
儿童哮喘需注意脾胃调理,避免过度使用苦寒药伤脾,可在方剂中加炒麦芽、神曲等助消化药。
如需精准开方,建议提供发作诱因(寒 / 热 / 运动 / 异味)、痰液性状(色、量、黏稠度)、伴随症状(自汗、怕冷、腰酸等),由中医师面诊后随证加减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